第十三届“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发布时间:2011-10-18 阅读次数:
各位本科生同学:
第十三届“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型国际学术会议诚邀我院师生参加,经过联系,会务组给我院50张门票,并会派车到校接送。
请感兴趣的同学填好附件的统计表,于今日(18日)下班之前发送到cit2012@126.com ,时间紧张,还望老师和同学们相互通知。详细内容见以下邮件。
感谢支持!
1、“二十一世纪的计算” 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介绍
由微软亚洲研究院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十三届“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1年10月26日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适逢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以及微软研究院成立二十周年,我们有幸共庆盛事,邀请来自国内外计算领域的大师,通过精彩的主题演讲与中国学生及学者分享计算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本届大会将展示基础研究对可持续创新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推进中国以及亚太地区计算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届时,2,000多名来自北京高校的师生将参加本次盛会。
本届“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会以“计算之本,创新之源”(Back to Basics – Fundamental Research Fuels Innovation)为主题,探讨计算科学基础研究在21世纪快速发展过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演讲者包括多位图灵奖(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得主Edmund M. Clarke教授、姚期智教授(首位华裔图灵奖获得者)、Emmanuel Candes教授、Joseph Halpern教授以及微软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Rick Rashid博士、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微软雷德蒙研究院院长Peter Lee博士将主持小组讨论,与多位计算领域的世界知名学者探讨基础研究为计算机科学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微软亚洲研究院自成立十三年来,始终致力于与教育界的密切合作,为IT及相关行业培养研究型人才。“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会是微软亚洲研究院自成立之初便开始举办的学术盛会,目前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计算科学教学与科研盛会。大会已经先后成功地举办了十二届,每届都会邀请包括图灵奖获得者、微软知名科学家等一批中外计算科学领域的知名学者进行主题演讲,受到学术界以及教育界的持续关注,并被誉为“亚太区计算机科学研究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十二年来,参会人数已经累计达到近32,000人。“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会肩负着在计算科学领域进行开拓创新的任务,集中展示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国际计算科学研究领域的影响力,推动了教育和学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附上活动宣传稿,供您参考!
2、“二十一世纪的计算”会议宣传网站
“二十一世纪的计算”会议网站现已上线,如需了解更多会议内容,请登录: http://www.msra.cn/21ccc
3、“二十一世纪的计算”会议邀请学生参加流程
“二十一世纪的计算”邀请工作将于9月5日开始至10月18日结束,我们希望能在10月19日之前收集到贵院的学生名单,还请各位老师给予相关的工作支持。
邀请对象主要是: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及老师。
“二十一世纪的计算”会议报名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1、“二十一世纪的计算”会议邀请贵院暂拟订50名学生参加。
2、“二十一世纪的计算”会务组提供统一的参会人员报名表,请您按照报名表上的内容,详细填写每位参会人员的信息。(报名表,请您参看附件)
3、“二十一世纪的计算”会务组需要及时了解活动的报名情况,烦请您定期将“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参会报名表”发送邮件到大会会务组。如果贵校参加人数较多,会务组适当的增加贵校的参会人员名额。
4、“二十一世纪的计算”会议报名截止日期为10月18日,会务组会根据最终的人数快递相应数量的入场券到贵校。
4、发放“二十一世纪的计算”会议入场券
会务组将于10月20日邮寄大会入场券,(还请您提供邮寄地址),请您按照“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参会人员统计表”上的名单,发放入场券。入场券是参加本次大会的唯一凭证,请您提醒贵校的学生一定要携带此入场券乘座班车参加会议。
5、“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参会学生班车安排
为了方便贵校学生参加本次会议,会务组将安排班车负责接送贵校的学生(清华本校学生除外)。希望您能够提供学生的集合地点,班车会提前到达集合地点。关于集合时间、发车时间等班车相关信息,会务组将会在活动开始前期通知您!为了贵校学生的安全,会务组建议每辆班车都有一位贵校的负责人。请您提前将班车负责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等信息,提供给会务组。谢谢您的合作!
6、与高校开协调会
微软亚洲研究院和“二十一世纪的计算”会议会务组拟于活动前期召开协调会议,会议内容主要是针对贵校参会学生的现场安排以及参会的注意事项等信息。协调会议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会务组会提前通知。届时希望您能参加!
以上是活动的相关信息及介绍,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您随时与会务组联系!
“二十一世纪的计算”会议会务组再次感谢您对本次大会的大力支持!
2011-10-18
yangl 相关附件下载:
